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这场会见向世界传递重要信号

  

欧亚国际网— --溦 亻言—6344802—】—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外媒提问“董郁玉被判7年有期徒刑”: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违法必究。欧亚国际会员

  12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10家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正值年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走向,举世关注。从这场重要会见,我们领悟了三个重要信号。

  信心——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举足轻重。中国经济今年表现如何、明年推动经济发展有什么打算?这是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聚首北京,想要同中方交流的主要议题之一。

  面对各方关心,习近平主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情况特别是中国近期出台的系列重要举措,指出经历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方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

  就在会见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会议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一经公开发布,短时间内就收到国内外各界迅速、积极、显著的回应。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锚,中国的发展始终同各国发展紧密相关。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世界各国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并相信中国将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作用。

  值此关键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表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国际社会的“预期管理”,对整个世界经济而言意义重大。

  恒心——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当前形势下,如何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和可持续增长之路,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习近平主席这场会见的一个重要议题。

  “各国经济各有各的难处,应该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创新驱动”“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众行致远。中国人常说的“道”,蕴含着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会见中提及的“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都是攻坚克难的大道、正道。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专门谈到共建“一带一路”。10多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同各方行大道、共发展。一路走来,多少风风雨雨,从来一往无前。上周,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讲得很坚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从座谈会强调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到这次会见讲的“钉钉子”精神,都体现了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的恒心。变幻不定的世界,中国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恒心,正是人们心中确定性的来源。

  决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再次处于关键十字路口。联想到近来国际上发生的种种,人们都在感叹中国领导人作出的“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预见性。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今天,也有许多人重读习近平主席2017年初在达沃斯、日内瓦发表的历史性演讲,从中寻求作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启示。

  “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中国将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决维护好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2024年末的这场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清晰表明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一贯原则立场。

  “创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支持知识、技术、人才跨国流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确保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行大道的中国,正在通过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主席这场会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纵使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对自身经济发展韧性与潜力的信心不会改变,同各方共行天下大道、共创人类命运与共未来的恒心不会改变,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决心和定力不会改变。

  策划:张晓松

  主笔:冯歆然

  视觉:朱思明、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胡寒笑】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