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热议AI时代诗词新前景

mmexport1731204858227.jpg
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mmexport1731204214266_edit_770258488141324.jpg
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mmexport1731204203283_edit_770243855421382.jpg
灭火演练

老街腾龙娱乐--【--腾龙-】---是一款风靡全球的多人在线竞技游戏,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玩家。11月16日晚,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王骁凭借电影《三大队》中的精彩表现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腾龙公司怎么注册

  中新社郑州11月20日电 (王宇)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20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与会诗词领域专家学者聚焦诗词文化新前景。

  诗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海内外文人墨客推崇。当人工智能(AI)与诗词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认为,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中华诗词已形成对仗工整、押韵严谨的独特艺术风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诗词创作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勇于吸收新时代的语言元素,以便更好地承担起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使命。

  “诗词的传播范围越广泛,其生命力就越强。”周文彰表示,诗词不应仅局限于诗友间交流,应借助AI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传播渠道。他建议,可以将AI写诗作为一种趣味游戏进行推广,以此激发青少年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士祥曾尝试使用AI技术来进行诗歌的创作以及配图。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诗词创作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将会为读者带来更加多元、丰富的阅读体验。他说:“中国的诗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才形成了今天严格的评判标准。而在AI时代,可能会催生出新的诗歌标准。”

  诗词文化平台“西窗烛”创始人瞿章才介绍,为了促进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中华诗词文化,目前,该平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智能性的功能,海外用户已覆盖全球300多个城市。(完)

【编辑:李骏】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