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 正文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网上娱乐(认证)百度信誉V-6344802。浏览:6344802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烧烤炉通风口像蔚来Logo被判赔30万。欧亚国际在线注册

  中新网太原12月27日电 (任丽娜)鄂尔多斯是中国著名能源大市,“家里有矿”是外界定义鄂尔多斯的标签。近年来,能源之城鄂尔多斯掀起绿色工业革命,竭力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如今,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初现,越来越多的“零碳产品”由此走向世界。日前,中新网记者深入一线探寻该园区的“绿色发展密码”。

  “黑色”之城“绿色”先行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快全面转型的鄂尔多斯不断涌动出更多的“绿意”。这座曾经以“黑色”煤炭产业而闻名于世的城市,也拥有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绿色”零碳产业园。

  2022年4月8日,鄂尔多斯市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在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打造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园区内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面面闪亮的“镜子”。任丽娜 摄

  记者在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宽敞的智能生产车间内看到,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面面闪亮的“镜子”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百川光热是全球领先的光热聚光反射镜智能装备制造商,于2022年入驻零碳产业园。

  据介绍,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处理工业废水10万吨,通过源头控制、分质处理、分质回用和资源循环,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用水企业要求。剩余浓盐水则通过蒸发结晶工艺处理,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这在国内尚属首例,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项目。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任丽娜 摄

  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的投资规模、回用标准、分盐量“三项纪录”,每年可提供约600万度绿色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968吨,减排二氧化碳5983吨,成为全国光伏废水处理行业的新标杆。

  智慧储能、绿色充电机器人、智慧绿氢……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区内,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零碳正劲“绿色”动能澎湃

  从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到发布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的地方标准,从以资源驱动到以创新驱动,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区内,零碳产业风劲,“绿色”底色渐浓,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

  据介绍,在该零碳产业园区内,通过智能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实时动态平衡分散、波动的发电侧与灵活、随机的需求侧,智能物联网同风、光、储、氢一起组成了零碳产业园绿色、稳定、可靠的能源系统。

  与此同时,零碳产业园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而打造,其中“零碳数字操作体系”具备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保证园区内生产的零碳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

零碳产业园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任丽娜 摄

  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零碳产业园区打造以远景为龙头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英博圣圆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风、光、氢、储、车”产业矩阵在零碳产业园内正在加快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初现。

  如今,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正在打造从零碳制造向零碳创造转变的“2.0升级版”:以绿色电力为支撑、科技创新为核心,进行全领域减碳,推动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实现零碳产业园模式的可复制推广。(完)

【编辑:付子豪】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玉林新闻网最近新闻热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闻的定义今日热点新闻英语新闻网站福州新闻网银川新闻网世界新闻兰溪新闻网 吉林新闻旅游新闻网柳州新闻韩城新闻网日本经济新闻青州新闻兰州新闻新闻记者证安吉新闻新闻学 北京新闻日照新闻网广州新闻平阳新闻网广西新闻网 娱乐新闻北京新闻甘肃新闻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直播新闻监测  芜湖新闻腾讯新闻网宁波新闻网南宁新闻网哈尔滨新闻网  河北新闻安徽新闻联播极光新闻新闻发稿金华新闻网  济宁新闻网安徽新闻联播十堰新闻潍坊新闻网英语新闻  江西新闻联播新闻出版新闻发稿温州新闻搜狐新闻客户端  蚌埠新闻网广元新闻英语新闻网站朝日新闻新闻  保险新闻竹溪新闻网青海新闻广西新闻网山东新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