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国际

【光明论坛·温故】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2024-12-22 23:26 新华网  

据悉,10月21日午间,南方航空一航班疑似出现“擦机尾事故”,致后机身下部、散货舱内部受损,飞机型号为波音B787-9。

欧亚国际微投— --溦 亻言—6493007—】—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28日,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磊因车祸离世。医院一工作人员表示,肇事车主开车看手机。欧亚国际app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靳浩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年11月,在赴利马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秘鲁人报》发表题为《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外考古学界认为,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文明的智慧让我们理念相近、心灵相通。中国人历来讲究‘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印加人倡导‘莫偷盗、莫撒谎、莫懒惰’。”八年前的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的演讲中也强调,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出自北宋苏轼的《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意为应以至诚、至仁作为自身的道德规范,终生持守。《说文解字》曰:“诚,信也。”在古汉语中,诚与信可以互训,意为“无伪也,真也,实也”。相对于“信”侧重言语的真实和能守信约,“诚”更侧重于内心的真诚。道德修养从内心真诚开始,毫不虚伪与掩饰,如同赤子之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与天道贯通,也与人道相连。周敦颐讲:“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修养的根本所在,也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内在依据。《大学》“八条目”中,“诚意”居于“正心”之前,“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说,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须首先使自己意念真诚。内在的意念与外在的行为契合一致,便是“诚于中而形于外”。在《中庸》中,“至诚”被提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修身立德、与人相处乃至国际交往,都要讲究一个“诚”字,“至诚”则应是努力追求的崇高品德和重要原则。

  “仁”,是会意字。从“人”,表示人类,从“二”,表示对方和自己。《说文解字》曰:“仁,亲也”,表示人与人相互友爱的意思。“仁”是儒家的思想核心,孔子对“仁”的概念作出创造性阐发。《论语·学而》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表明仁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孝悌为仁之根本。在《论语·颜渊》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儒家的仁爱虽发端于亲情之爱,但又不局限于亲情之爱,而是主张把孝、悌这种亲情之爱扩展到整个社会,推及一切人际关系中,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孟子·尽心上》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认为仁爱在推己及人的同时,也要推人及于万物,将仁爱贯注于无限广大的自然万物。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与“仁”都是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且从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延伸到外部交往关系。《荀子·不苟》有云:“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与“仁”被认为是个人自我修养的道德标准;《管子·枢言》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孔子家语·屈节解》有言:“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诚”与“仁”被认为是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孟子·梁惠王上》讲:“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努力做到“至诚”和“至仁”,已不单纯是道德层面的修养,还是塑造社会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对当代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国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放眼今天的世界,个别国家缺乏诚信,原本坚持的“契约精神”沦落为“弃约精神”,屡屡撕毁先前加入的国际公约,对外政策说一套做一套,让国际交往陷入信任危机。“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则体现了当今的时代呼唤、现实需求。“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习近平主席的话充满辩证智慧。在国际交往中,以“至诚”“至仁”相待,必然得到相应的真诚和善意,这正是我国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习近平主席指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真诚朋友”和“真诚伙伴”来形容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友谊,强调“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被列举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智慧结晶之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大国风范、交往之道。我国倡导并践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对“至诚”“至仁”始终不渝的追求,也彰显了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文化创新能力。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这样的国际交往信条弥足珍贵,向世界传递出真诚、仁爱的大国胸怀与担当,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发展注入了饱含中国文化力量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2日 03版)

【编辑:王超】

(责任编辑:卫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

手机人民网:腾讯新闻新闻通稿泉州新闻江苏新闻玉林新闻辽阳新闻网南宁新闻四川新闻最新国际新闻新闻与传播研究 仪陇新闻网佛山新闻广西新闻频道新闻摄影作品杭州新闻网怎么写新闻医疗新闻新闻头条今日要闻安仁新闻安仁新闻 广州新闻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评论新闻网邯郸新闻网英语新闻网站 新闻总署英语新闻网站头条新闻新闻稿格式模板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最近的新闻俄罗斯新闻福州新闻新闻直播间  安庆新闻网防城港新闻网安徽新闻网新闻联播直播在线观看台湾新闻最新消息今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新闻头条今日要闻浙江新闻联播资兴新闻网云南新闻联播  平顶山新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怀宁新闻网宁远新闻网淮北新闻网  保山新闻网芜湖新闻新闻头条最新消息日照新闻足球新闻  军事新闻新闻30分今天刚刚发生的新闻许昌新闻晚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