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走进“古廊桥天然博物馆” 看传统技艺从濒危到复兴

2024-08-10 18:08:25来源:西安新闻网
来源:西安新闻网 西安报业全媒体编辑:张睿 2024-12-20 04:41
字体:

欧亚国际登陆— --溦 亻言—6344802—】—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外媒提问“董郁玉被判7年有期徒刑”: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违法必究。欧亚国际代理开户

  中新网12月12日电(杨亚龙) 青山绿水间,漫步于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木拱桥,感受这里承载的历史与生活……日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杜艺龙,以“洋弟子”身份走进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探访这座被誉为“古廊桥天然博物馆”的美丽县城。在这里,“洋弟子”不仅领略了古廊桥的美丽风姿,还深入了解了木拱廊桥的传承与保护。

  沉浸式感受木拱廊桥传统制作技艺 感受非遗背后的智慧与匠心

  “只要用15根筷子,就能搭起一座承重两三斤的木桥,真是太神奇了”。探访过程中,“洋弟子”跟随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淼体验了用筷子搭建木桥的游戏。

洋弟子体验用筷子搭建木桥游戏。 傅飞扬摄

  “这项技艺的智慧之处,就是通过简单的榫卯连接,像筷子一样将杉木穿插组合,科学地解决了大跨度无脚桥梁的受力难题”借着趣味十足的游戏,胡淼向“洋弟子”解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精妙、高超之处。

  传统技艺从濒危走向复兴 中国在非遗保护上做对了什么

  木拱桥不仅让闽浙居民在多山多水环境中出行更方便,也凝聚着当地民众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串联起人们的集体记忆。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项一度濒危的技艺,走向复兴。

  杜文龙表示,当地对于木拱桥的保护措施,令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使他看到中国对非遗保护的科学手段,以及中国人对自己文化根源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感。他也希望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故事,感受古老与现代的共存与传承。(完)

【编辑:李润泽】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力


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文章!
【编辑:张睿】
西安新闻网:宜春新闻网张家口新闻网中国旅游新闻网新闻稿新闻坊最新新闻漳州新闻网苏州新闻新闻评论揭阳新闻网 河南新闻焦作新闻共产党新闻网德州新闻网最新汽车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南充新闻网吉林新闻桐庐新闻网今日新闻最新头条10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播报新闻联播共产党新闻网英文新闻 新闻热点腾讯新闻南京新闻竹溪新闻网腾讯新闻迷你版  云南新闻汉阴新闻网中央新闻联播直播张家口新闻网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山西新闻联播武汉新闻朝鲜新闻江西新闻安庆新闻网  抚州新闻网潍坊新闻网西安新闻合肥新闻新闻发言人  新闻播报百色新闻网重庆新闻联播河北新闻联播威海新闻网  广东新闻新闻总署海南新闻荆州新闻新闻通稿  甘肃新闻岑溪新闻网青岛新闻网环渤海新闻网秦楚网十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