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展创结合
2024-12-05 08:31

欧亚国际开户(认证)百度信誉V-6493007。浏览:6493007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 海南一五星级酒店过冬套餐160元一晚。欧亚国际注册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3日透露,2024年进馆参观的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到62.09%,证明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亲近传统文化。

  “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专场活动12月3日在北京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一大早有序进入国博一楼宽敞的大厅,在临时柜台前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每天线下有1500个购买名额,每人限购两个。不到九点半,一层大厅已撤摊恢复原貌。

12月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其最新文创产品,图为凤冠冰淇淋。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一天半就销售一空,再次推出的“AR金属凤冠冰箱贴”,开售当天2小时售出2300件。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随后,国家博物馆乘势而上开发了笔记本、化妆镜、徽章、毛绒玩具、钥匙扣、马面裙、咖啡等10余款凤冠系列产品,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

  高政指出,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重要延伸,文创产品展区也被视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我们深入挖掘文物和展览蕴含的丰富内涵,推动展创结合,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能够把展览记忆和历史文化带回家,并积极围绕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发各类文创产品。”

  据他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出现了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节日礼盒等多款备受观众喜爱的产品,充分满足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截至11月27日,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

  比文创更火爆的是入馆参观人数。

  今年暑期,国家博物馆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国庆假期,国博预约最高峰日达121.6万人,7天平均每天约有95.4万人预约。即便在淡季时,每天也有近52万人预约。截至2024年11月28日,国博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同比增长10%。高政说,“‘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开放运营的一种常态。”

12月3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现场观赏商代后母戊鼎。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进一步梳理数据发现,入馆观众中,女性观众占预约总人数的59.07%,男性观众占比为40.93%;从年龄结构来看,18岁以下的观众占比21.26%,19岁至35岁观众占比40.83%,36岁至59岁的观众占比30.69%,60岁以上的观众占比7.22%。总的来说,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到了62.09%,“这也充分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博物馆,来关注和欣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现场,记者碰到一群来自北京市顺义八中的初中生。初二的代梓程手捧《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正在商代的后母戊鼎前参详。“当书里的文物,活生生立在眼前,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看到它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辉煌的中华文明,特别让人震撼。”

  从曾经的“门可罗雀”到今天的“热辣滚烫”,高政认为,“文博热”是全民族文化自信大幅提升的集中体现,是文化和旅游事业深度融合的充分彰显,也是文博场所自身改革创新的魅力所在。文化和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博物馆游火爆出圈,“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青睐的文化消费形式。(完)

【编辑:张子怡】

| 微矩阵
扬子晚报网:新闻稿防城港新闻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直播普利策新闻奖利川新闻网苏州新闻新闻出版署东方新闻内蒙古新闻联播俄罗斯新闻 连州新闻天气新闻高考新闻广西新闻网首页驻马店新闻岳西新闻大武夷新闻网央视新闻频道体育新闻新浪网石家庄新闻网 新闻大求真深圳新闻内蒙古新闻网温州新闻网最新新闻热点事件 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新闻编辑室凤凰新闻新闻标题腾讯体育新闻  厦门新闻中国新闻图片网cctv13新闻频道在线直播观看时政新闻鹤壁新闻网  广西新闻教育新闻安徽新闻联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周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普利策新闻奖利川新闻网河北新闻网中央新闻联播  中国教育新闻网新闻联播文字版江西新闻联播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  德州新闻网搜狐新闻客户端四川新闻财经新闻环球新闻  保山新闻网宿松新闻百度新闻头条新闻每日经济新闻青海新闻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