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咏春达人”传承红船木人桩 一招一式尽显乾坤
2024-12-05 02:35

欧亚国际网(认证)百度信誉V-6344802。浏览:6344802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烧烤炉通风口像蔚来Logo被判赔30万。欧亚国际在线客服

  中新网广州12月3日电 题:澳门“咏春达人”传承红船木人桩 一招一式尽显乾坤

  中新网记者 孙秋霞

  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一条僻静的巷子里,粤剧武打行——銮舆堂赫然醒目,推开古朴的黑色木门,只见屋内摆放着习武专用木人桩,桩身与人齐高,桩后陈列着单刀等兵器。这一方天地,曾培养出多个粤剧武打行家。

  出身于澳门武术世家的李健豪,自幼跟随叶问第二代传人谭锦兴学习咏春拳。痴迷于中国武术的他,逐渐对咏春拳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曾多次到内地寻根,经过几番周折最终找到銮舆堂。

图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的銮舆堂。陈楚红 摄

  “我一直在思考咏春拳的动作是从哪里发展出来的,叶问曾说咏春拳来源于红船。2019年我找到銮舆堂,这里的红船木人桩包含了咏春拳所有动作,而且还有108式口诀,每个动作之间都有连贯性,非常适合教学。”澳门五军虎粤剧行当协会理事长李健豪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粤剧红船木人桩起源于清嘉庆末年,红船是粤剧团的水上交通工具,木人桩设置在红船船头,供武生练习身手和戏功之用。红船木人桩全套共有108个动作,包括“手搭桩桥”“飞出凤眼”“天王托塔”“霸王夜宴”等,又可根据龙、蛇、虎、豹等形象变化衍生出上千个动作。

  从2019年开始,李健豪经常往返于穗澳两地,在銮舆堂学习红船木人桩。“我刚开始学习时动作打得不太顺畅,后来发现只有掌握粤剧武打的基本动作才能连贯地打起来。于是我向梁思源师傅学习了粤剧武打的基本动作,陈志超师傅教会我节奏和眼神。”李健豪说。

图为李健豪在銮舆堂展示红船木人桩。 陈楚红 摄

  练习红船木人桩时,须以木人桩为假设的对手,使用劈、挡、削、剪、拦、钩、撑、压等各种技击方法与之对打。李健豪现场展示了他最拿手的“猛虎凭栏”和“紫微伏兽”,只见他聚劲下沉,扎好马步,双手像老虎一样迅猛出击,左右手来回挡、压,发出“砰砰”的撞击声,粤剧南派武功魅力尽显其中。

  “咏春拳一直强调柔,我认为柔的同时要有力量,腿和手有足够硬度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是我学了红船木人桩之后领会的。”李健豪说,“出拳时要集中精神,一瞬间让肌肉收紧。在放松的过程中随时收紧肌肉,这需要不断练习。”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是粤剧祖师华光师傅的诞辰,按传统习俗,粤剧戏行会抬着华光师傅像巡游。李健豪多次带领徒弟从澳门到广州参加华光祖师诞巡游展演活动,表演观赏性极强的连环撞拳,推广红船木人桩。与此同时,他还将华光师傅銮舆出巡仪式带到澳门,使其成为澳门华光诞节庆的一部分。

图为李健豪在銮舆堂指导学生练习红船木人桩。陈楚红 摄

  为了传承粤剧南派武功,李健豪还在广州和澳门开设“粤剧红船木人桩”学习班,并对澳门旅游大学、澳门青洲中学等学校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他总结出红船木人桩四个练习要点,即“马步扎实”“出拳有力”“寸度准确”“眼睛有神”。

  “我以前一直在澳门教咏春拳,我用教咏春拳的对练方法去教红船木人桩,加上它有清晰的口诀,任何年纪的人都可以学习。”李健豪介绍,“澳门每年都会举行国际幻彩大巡游,我们将红船木人桩的动作变成街头表演,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欢。”

  在传承红船木人桩的同时,李健豪还致力于促进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文化交流。他多次带领澳门学生到广州荔湾,了解粤剧历史和岭南传统文化。

  “现在大湾区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特别是‘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从我家开车到荔湾只要两个多小时,平时我带一些教学书籍和工具过来非常便利。”李健豪说,“红船木人桩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我至今仍在学习。”(完)

【编辑:惠小东】

| 微矩阵
扬子晚报网:中国评论新闻新闻播报163新闻朝鲜新闻海口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足球新闻怀宁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郴州新闻网香港无线新闻直播央视新闻频道直播沅陵新闻网新闻搜索洪江市新闻网新闻播报稿新闻联播官网铅山新闻网宁明新闻网 绵阳新闻网株洲新闻网合江新闻网黄河新闻网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安徽新闻新闻稿宿松新闻嘉善新闻网青岛新闻网首页  新闻联播主持人中国新闻网日照新闻海南新闻甘肃新闻  浙江新闻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军事新闻新闻热点大事件新闻联播直播  央视新闻微博环球新闻通城新闻新闻六要素新闻30分  邵阳新闻网桐乡新闻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nba新闻新闻早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看新闻网搜狐新闻网早间新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德州新闻网湖南新闻网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青岛新闻网首页连云港新闻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