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世界观

  

乌兰察布喝茶工作室→【---fW17。cC--】→以传统茶道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优质的茶叶品鉴和茶道体验服务。11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萨摩亚总理菲娅梅。宜宾外卖上门

  中新网杭州11月26日电(王高飞 臧赫)“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机会。”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受邀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考古与保护中心。

  “良渚文化具有国际性”

  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罗宾·肯宁汉(Robin Coningham)在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过合作,因此能参观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令人印象深刻。”罗宾对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实地考察环节表示赞许,“‘眼见为实’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看到这些真实的遗迹时,你会觉得这非常了不起。”

  11月25日,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考古学家在南城墙遗址了解遗址细节。中新社记者 曹丹 摄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教授、副院长因诺森·皮吉拉伊(Innocent Pikirayi)对中新网说:“良渚文化是具有国际性的。”如果不知道良渚文化是什么,就无法理解其考古遗迹中发现的价值,也无法与世界其他地方分享。“它告诉我们人类从哪里来,以及应该到哪里去。”

  “我们需要更亲近彼此。”墨西哥考古学家、策展人,墨西哥大庙博物馆馆长帕特里西娅·莱德斯玛·保茜(Patricia Ledesma Bouchan)直言现在有种矛盾的感受,“(现代社会)有了媒体、电话和互联网,人们如此接近,但有时仍觉如此遥远,以至于无法相互理解。”

  她进一步解释道,西方文明有时候不太理解其他文明拥有着怎样的文化、音乐和神话故事,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得益于中国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才能在这个论坛上相互交流。”她认为,考古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不同。

  11月25日,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考古学家在馆内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 曹丹 摄

  文明互鉴,还要借古鉴今

  同样来自文明古国——希腊的雅典大学教授埃弗里迪基(Evridiki Kefalid)兴致勃勃地向中新网展示了自己刚刚在馆内拍摄的藏品照片。“我在大学里教授的是陶器相关的课程。我想把这些陶器、罐子都拍照给我雅典大学的学生看。” 她介绍道,自己有15个来自中国的学生。“我的中国学生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他们也在努力从希腊学到更多的东西。当他们回来就会感觉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其实有很多共通点。”

  埃弗里迪基还提到已在雅典正式设立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相信两种古典文化之间能够在未来进行更多的交流”。

   11月25日,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雅典大学教授埃弗里迪基在馆内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 曹丹 摄

  随着考古工作揭开了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神秘面纱,这里先民的治水智慧也被世界瞩目。罗宾对了解古代技术如何在现代重新利用也十分感兴趣。他提到,“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天气的不稳定性也将随之增加,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洪涝和干旱。因此,从过去学习更多关于治水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白简恩(Jane Ellen Buikstra)已经来上海参加过四次世界考古论坛,她介绍,这不是第一次来参观良渚博物院,但仍很开心每次来都有新收获,“了解这里的文化发展,同时将其与埃及的古老文明进行比较,比如两者都面临治水的问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同样和中国缘分颇深的还有来自东京大学的教授米田穰,从2022年开始,他接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开始担任特约研究员。此次参加良渚论坛,他又有新的感悟,“我看到了考古发现被大家所看见并在当今世界传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地方。除此以外,通过考古研究,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探索未来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离不开彼此尊重

  谈及本次论坛的主题“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帕特里西娅认为,“在人类已经拥有如此多的工具和先进技术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平和,互相尊重。正如此次论坛的主题,我们不仅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11月25日,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墨西哥考古学家、策展人帕特里西娅在良渚玉璧前驻足细看。中新社记者 曹丹 摄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白简恩称,“我认为新形态应该是宽容、信任、向前看,但不仅于此,也要以尊重传统和差异的方式回头看。”

  因诺森则认为,或许我们并不需要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需要的是能相互学习、彼此尊重的价值观。“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星球上,得益于人类的借古鉴今,我们需要延续这种可持续的方式。”

  “说到底,所谓文化并非独立于我们之外的某种事物,文化其实就是人,是我,也是你。”说到这里,初到中国的埃弗里迪基显得非常兴奋。据她分享,刚到中国时,就有三位新朋友邀请她到家里吃饭,每个人都像家人一样友好亲切。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她笑着说。

  据悉,本届良渚论坛迎来了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多名中外嘉宾。交流过程中,嘉宾们多次谈及“共同点”和“彼此尊重”。可见,良渚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正如来自墨西哥的考古学家帕特里西娅所说,我们不仅要尊重文化差异,也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完)

【编辑:魏晨曦】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