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欧亚国际公司开户— --溦 亻言—6493007—】—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近日,卫生巾新国标正在起草!医生建议避免医用卫生巾过度消费,普通卫生巾完全可以满足女性的需求,不用疯抢医用卫生巾。欧亚国际平台
中新社长沙11月21日电 题: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专访意大利汉学家、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梅毕娜
中新社记者 徐皇冠 文龙杰 刘双双
对中华典籍中人权理念的国际研讨,是关注历史的溯源追流,也是面向现实的交流启新。为何要关注中华文明中的人权理念?当代中国的人权建设发展有何现实写照?75岁的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Giuseppina Merchionne),是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与中国的交流联结逾50年。
近日,梅毕娜在中国长沙参加“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嘉宾在开幕式上致辞。其间,她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对人权理念的切身认识与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理解人权?
梅毕娜:人权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在我所关注的以欧洲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人权概念一直与公民权利的概念相联系。公民在社会组织中履行义务、拥有权利,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社会。古希腊把“权力”赋予“人民”,形成“人民的政府”,可谓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后来兴起的罗马文明中,只要是“罗马人”即罗马共和国或后来的罗马帝国的公民,就享有相应的公民权利。可以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权的理念有所彰显,但是人权的概念并未产生。
后来的西方文明发展中,基督教对人权理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教义认为,在上帝面前人类生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上体面的(decent)生活,这对西方人权观念的发展影响重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权概念被正式提出。再后来,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平等与解放,追求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思想影响深远。
可以说,“人权”发展至今,历程是复杂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权是理念上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它代表着让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现实的权利。比如,食物、教育、工作、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就是现实的人权。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明中的人权理念为何受到关注?
梅毕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孔子人性观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人权理念的形成。他的学说关心社会发展,也关注天下体系,如其所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就包含了一种从先秦而来的中华文明中的天下观、平等观。
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条件方面,中国传统的人权理念与西方人权理念不同,但两者在思想上也有相似之处,例如都追求平等。不同人权理念的差异,及它们产生的不同历史传统,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这样才能促进理解,增进合作。我也相信,人权理念在中国的起源及其意义,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
中新社记者:人权是现实的,在您眼中,中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是怎样的?
梅毕娜:我出生于1949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学习了中文。1970年中国与意大利建交,双方约定交换留学生。1973年,第一批12名意大利学生来到北京,我是其中之一,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中文。从1973年至今,五十多年间里中国发生的变化是难以置信的。
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时,我参加“开门办学”,每年都去往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那时的农村,人们睡在炕上,屋里没有水、没有洗手间。农民很少吃到米饭,大部分吃窝头,大学也是一样。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几十年间的发展是奇迹。马克思说,经济基础有着决定性作用。得益于经济发展,在中国,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障取得巨大进步,无需过多言语去阐述,眼见为实,这是一目了然的。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人权治理?
梅毕娜:世界范围内的人权,最首要的是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权。今天的世界,在欧洲的乌克兰、中东的巴勒斯坦等都存在战争冲突,民众的生命受到威胁,这是严重的人权危机。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文化大国,也都有着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文化主张。作为一名教授,我相信教育与文化的力量,应该发挥文化的作用,以和平的文化创造和平。
中新社记者:长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事业,您怎样看待全球文化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梅毕娜:虽然经济基础有着决定性作用,但经济的联系不代表文化交流会自然展开,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应引导人们重视文化。我欢迎大家多来意大利看看,但不要只看服装、皮包和法拉利汽车这些“物”,还要看文化、看技术、看思想。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世界的经济、商业贸易联系在一起,文化也联系在一起,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同生共死”的命运与共。在相互依存、深度连接的现实世界,更需要发挥文化交流的作用,去寻求合作解决问题的途径。(完)
受访者简介:
梅毕娜(Giuseppina Merchionne),意大利知名汉学家,现任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梅毕娜出生于1949年10月,于1973来华留学,是中意建交后的首批意大利来华留学生之一,长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