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企业成长“秘笈”:深耕“专精特新”、渴望“耐心资本”
欧亚国际电话(认证)百度信誉V-6344802。浏览:6344802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烧烤炉通风口像蔚来Logo被判赔30万。欧亚国际网站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记者 郑莹莹)在中国,有这么一批中小企业,它们在创新大潮里奋力游动,深耕“专精特新”,在一些尖端领域谋得一席之地。12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万余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超千家。
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方面获悉,截至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1146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857家。
所谓“专精特新”,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专”,即专业化,强调顺应产业分工,聚焦细分领域。“精”,即精细化,强调企业管理精细精益、产品服务精致精良、技术工艺精益求精。“特”,即特色化,强调技术、工艺和产品等有自身独特优势,掌握“独门绝技”。“新”,即创新能力强,强调以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此次大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就展上,聚集了80多家未来材料、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企业,其中上海的有30多家。
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多模态大模型领域。该企业副总裁刘华表示,中小企业要在“专精特新”领域深耕,人才不可或缺,希望吸引各方英才,尤其是技术人才。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导)是一家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在细分领域谋得一席之地。
上海超导董事长马韬在受访时坦言,自主创新的过程确实很“难熬”,但这些年明显感受到资本市场等方面对硬科技的支持越来越大,“有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陪我们走了整整10年,是真正的‘耐心资本’。”
广大中小企业要获得“耐心资本”其实并不容易。在创新“大浪”中,很多中小企业“小舟”虽然创新能力强、活力足,但也不易在“大浪淘沙”中胜出。中国也在鼓励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除了“耐心资本”外,“大鱼(大企业)带小鱼(中小企业)”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也在上海得到鼓励。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在受访时指出,过去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大鱼吃小鱼”的市场规则,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及理念提升,业界不仅需要“小鱼抱团”发展模式,更需要“大鱼带小鱼”共生模式,以构筑发展新生态。
他表示,中小企业的创新困境更多不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创新应用场景及市场,以及创新成果出来后产业化渠道不足、投入不够,“如果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不能变现,就难以支撑企业后续持续发展,而大企业由于更加注意风险防范,愿意甚至乐意为经过验证的创新成果投入资金、提供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上,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服务专区正式开通,将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又一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