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在线注册— --溦 亻言—6493007—】—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28日,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磊因车祸离世。医院一工作人员表示,肇事车主开车看手机。欧亚国际微投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12月12日电 题:荒漠变绿洲 青海格尔木生态与产业“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 王利文 李江宁 赵朗
冬季的柴达木盆地寒冷、干燥,在广袤的荒漠中,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依旧“绿意盎然”。阳光照耀下的太阳能板排列整齐,将无尽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与此同时,狂风呼啸而过,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飞速旋转,一股股强劲的风能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格尔木”在蒙古语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地图上,这里还只是柴达木盆地人烟稀少的大漠戈壁,仅有少数牧民偶尔游牧至此。
1954年,“天路将军”慕生忠带着西藏运输总队到达格尔木时,指着脚下的土地说:“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就这样,格尔木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利用青藏公路动工前的空余时间,修渠放水、开荒种地,种下了第一批树木、开垦了第一块田地……随着城市雏形逐步奠定,一座崭新的高原新城从此在中国大地上耸立。
43岁的护林员贾金兰记忆中的格尔木是“一片荒漠”,如今已变成“一片绿洲”。植树、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这个与树打交道的职业让她无比自豪。“4年前种植的小树苗已有碗口粗,它们就像我的孩子。”她所在的千亩林中心管护站所辖面积达1860亩,青杨、沙枣、榆树等诸多树种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倾洒抹抹绿意。
格尔木市林业和草原站副站长范芳芳介绍,尽管降水少、土壤盐碱重、养护难度大,一代代格尔木人用勤劳的双手绘成了绿水青山,如今的格尔木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1982年,慕生忠再次回到格尔木,留下“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柳树成荫”的手迹。
今年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这座因路而生、因路而兴的城市,截至2023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49.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8平方米;自2012年以来,完成国土绿化65万余亩。
对于地处广袤戈壁的格尔木而言,“绿色”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青海省是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截至2023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5109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2.9%。富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资源的格尔木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清洁能源产业优势。
2019年,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在格尔木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成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今年7月,世界海拔最高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暨绿色氢能创新基地在格尔木市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年配套风机总容量超100万千瓦,将填补青海省风机叶片生产空白。
走进冬日的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产业园区,4400面定日镜以精准的角度追逐太阳,塔式光热电站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遥望吸热塔,产业园区相关企业现场负责人苏岳算了笔“生态账”:目前,该电站年均发电量已达到1.2亿千瓦时,约为一个普通家庭4万年的用电量。光热发电与光伏、风电等波动性电源互补性和可持续性较强,可共同构成多能互补发电模式。
从生态到产业,近年来格尔木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苏岳期待,“未来,这片土地将绽放更多生机,让‘绿洲’更绿。”
“向天路看发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由中新社西藏分社、青海分社和四川分社共同策划,本次活动得到建行青海省分行大力支持。(完)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 |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 中国致公党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国家移民管理局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侨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