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0后”劳模:用“奔跑”演绎“掘进人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27 09:30:41   

欧亚国际客服电话— --溦 亻言—6493007—】—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28日,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磊因车祸离世。医院一工作人员表示,肇事车主开车看手机。欧亚国际在线

  中新网宁波12月12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科研要以目标为导向,只有扎根一线,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秉持着这样的信念,“80后”工学博士、浙江省劳动模范黄毅12年来始终奋战在浙江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线,探究类矩形盾构设备制造、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法,在实战实干中磨砺成长,用创新的脚步丈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

黄毅在项目一线与施工人员交流。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 供图

  迎难而上 “螺蛳壳里做道场”

  建设高水平的轨道交通设施,首先得有把趁手的“兵器”。然而宁波市地质软弱,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狭小,部分盾构区间要经过道路狭窄的老城区,传统盾构机“放不下”也“碰不得”。

  为应对这一挑战,2014年7月,宁波轨道交通提出将隧道双线合并、研发类矩形盾构的设想。当时,国内在类矩形盾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团队必须从零起步。接到任务后,黄毅与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同济大学等科研人员决心“螺蛳壳里做道场”。

  “我们大胆设想,通过类矩形盾构减少地下空间占用,同时提升施工灵活性。”黄毅回忆,项目启动后,他与团队在装备、设计和施工三大领域展开了15项专题研究、5项大型试验,攻克了30余项技术难题,才最终形成了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科研成果。

  从科研研发到成果落地,黄毅全程参与。历经200多个日夜的团队奋战,2016年,国内轨道交通首台类矩形盾构机“阳明号”正式下线验收。

  神兵利刃在手,掘进势如破竹。2016年11月11日,世界最大断面的“阳明号”类矩形盾构机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出入段线破土而出,标志着国内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据悉,与传统圆形隧道相比,类矩形盾构机节约了35%的地下空间,在城市核心区与老旧城区的地下工程施工时,大大减少了对地上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奔波一线 跑出建设加速度

  随着圆形盾构在掘进速度上的发展,类矩形盾构在施工功效方面的弊端逐步显现,提升类矩形施工工效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面对这一挑战,黄毅再次挑起重担,奔波在项目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目前,黄毅负责6号线整体的工程建设统筹,他分管的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宁波枢纽站,终至红联站,是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工程建设中时间最紧、任务最重的线路。

类矩形盾构工作场景。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 供图

  “项目组织的时候,一天要接一百多个电话,每次听到铃声我心里就一揪,所以我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铃声。”然而黄毅渐渐发现,只有在现场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自己的焦虑才会减轻,于是他选择常驻工地。“谁有什么事情,直接喊一嗓子我就能过去。”

  项目初期,为提升工效,黄毅要求每个站点制定总工筹一张图和分期工筹图,抓实抓细桌面演练,像排戏一样详细编排每个施工阶段的资源、场地布置等,提前理清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卡点,对症下药提前解决,提高施工效率。

  在这些举措下,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的施工稳步推进。通过两个月的征迁保障攻坚战,顺利完成管线改迁超100万延米,前置障碍基本清零,6号线一期得以进入大面积施工的快车道。

  “常驻现场是创新型工程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黄毅坦言,在工作之余,自己也喜欢踢球、喜欢和家人在山水美景中放松,然而这些总是因为忙碌而被搁置。但他表示并不后悔,因为回应时代的需求、让城市多一些链接,就是这份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投身科研 传递劳模精神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研发的“急先锋”,黄毅不仅在科技攻关中不断突破,也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中,让创新精神和劳模品质薪火相传,助力中国轨道交通建设。

  黄毅不仅主持、参与了中国轨道交通首台类矩形盾构机的研发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而且通过一系列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类矩形盾构机设备制造及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控制三大难题,形成了一整套类矩形盾构设备制造、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法。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在杭州、苏州、南京、青岛等地成功应用,累计完成166条联络通道的施工。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类矩形盾构工作场景。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 供图

  不仅如此,黄毅的技术创新精神与劳动精神,持续影响着更多人。2016年8月,由黄毅领衔的“黄毅盾构创新工作室”成立。该工作室融合展示、培训、盾构数据监控、会议、学习、职工活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专注于轨道交通工艺工法的创新研究,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平台。

  科研创新与劳模精神的传递,不断开出簇簇“繁花”。依托黄毅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与6家劳模工作室组成联盟理事会,同时在6、7、8号线参建的各项目部建立起24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成立宁波轨道交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覆盖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制造等多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人才以踏实的脚步丈量着每一段轨道的延伸,以执着的匠心雕琢着每一处工程的品质,绘就了一幅幅秀美的城市画卷。(完)

【编辑:房家梁】

(原标题:浙江举行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来源:潮新闻  作者:浙江日报记者 王璐怡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