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专栏

如何让孩子远离“憋尿难题”?

  

缅甸小勐拉99厅(认证)百度信誉V-6344802。浏览:6344802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烧烤炉通风口像蔚来Logo被判赔30万。欧亚国际充值

  近日,有家长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反映,孩子在学校总憋尿,原因是该班老师出于秩序管理需求,提出“上课/午休期间不能上厕所”的要求,个别学生不得不憋尿,直到下课或午休结束才去上厕所。家长认为,儿童尿量相对较多,长期憋尿对孩子身体有危害。如何让孩子们远离“憋尿难题”?有校长建议,老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弹性空间,同时,家校携手加强健康科普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下课如厕的好习惯。

  家长反映 长期憋尿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孩子反映,个别老师不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厕所。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有同学说‘那就不喝水了’,这可怎么行?”李女士的孩子就读于天河区某小学,近日,她了解到孩子班级的老师不允许同学们在上课期间上厕所。但是,在家长看来,有的孩子天性好动爱玩,在课间玩耍中可能会忽略尿意,无法及时排尿。而且,课间只有十分钟时间,若上一位老师拖堂,则学生更没时间上厕所。

  “有的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不允许,学生只能憋着,憋出问题了怎么办?”李女士指出,班级中部分内向腼腆的学生不敢向老师提出需求,有尿意只能憋着,亦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既无法集中精神听课,又影响身体健康。

  有家长对该老师的行为表示理解,部分小学生好动调皮、没有安全意识,若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出教室,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也不利于老师管理好课堂纪律。但考虑到儿童长期憋尿对健康有危害,受访家长认为,老师有必要给孩子在课堂、午休期间上厕所的弹性空间。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排尿次数和饮水量、膀胱容量等多种因素有关。部分孩子因为新陈代谢旺盛、喝水量大、膀胱容量小等生理原因,上厕所的频率可能较为频繁。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孩子在上课期间去如厕,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

  家校联手 强化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

  针对“憋尿难题”,天河区华景小学党总支书记黄瑞萍认为,答案不是简单的“行”还是“不行”,其背后还隐藏了家校如何联手培养好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教育内涵。她表示,“憋尿难题”反映了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平衡好规定性与灵活性的问题,也体现了习惯养成与科普教育如何更好融合的问题。其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课堂秩序管理之间,不应该存在矛盾。

  憋尿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黄瑞萍建议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不憋尿的健康生活习惯。“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一些家长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突然想上厕所。还有家长苦恼,小孩玩起电子产品来,什么都忘了,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把电子产品‘玩过瘾’后,才想起来要去上厕所。”黄瑞萍指出,从孩子的幼儿时期起,家长就需要开始训练孩子及时排尿,培养孩子识别尿意的能力。

  到了小学阶段,家校需进一步联手协作,接力强化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黄瑞萍介绍,学校和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普教育。例如,华景小学设有“家长课堂”,“如果有学生家长是医生,那么我们就邀请家长作为专业人士,来学校给同学们开讲座,科普健康常识。”

  “要做好幼小衔接、家校协作,需要学校从教育视角看问题,遇到问题及时与家长协同解决。”黄瑞萍指出,家校之间良性的协作,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沟通解决。有的家长可能不太了解应从小培养孩子及时排尿的习惯,或是到了小学才发现孩子存在憋尿问题。这时,家校之间互相提醒,顺畅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给予包容 与学生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如果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上厕所的需求,老师应该怎么做?黄瑞萍建议,老师们首先可以“察言观色”,从孩子的表情、身体语言中看出其是否真的尿急了。在允许学生去洗手间的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醒同学,下次记得在课间先上洗手间,再去活动玩耍。“在落实学生习惯培养这件事上,老师刚开始要有包容心,允许学生有一两次机会,而不是直接不允许学生去上厕所。老师也要和学生约定好,希望下次不要出现类似情况。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慢慢养成好习惯。”

  越秀区中星小学副校长招静雯同样认为,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生理需求。大部分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违反纪律,而是出于正常的生理需求,需要上厕所。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体谅学生。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出现频繁上厕所的情况,也需要更加细心,向家长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是否存在身体不舒服等问题。

  针对部分学生不会向老师提出“上厕所”等诉求,招静雯指出,很可能是师生之间尚未建立信任。学生向老师提出诉求,是学生认可老师、信任老师的表现。因此,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们信任自己,让学生愿意、能够提出诉求。

  学校经验:把课间活动编成儿歌 师生共同制定规则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学生的课堂时间延长,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学生需要一段适应期。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招静雯介绍,该校低年级的老师会把孩子们在课间要注意的事情编成儿歌,比如“下课了要休息,别忘书本要放好,摆桌椅、喝水、上厕所、散散步”,在一年级时就通过这类生动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知道课间应该做什么,养成在课间上厕所等多个好习惯。同时,学校也会提醒,老师要准时下课,不拖堂,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安排课间活动。

  黄瑞萍也指出,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更细化的引导和习惯培养。“例如,老师可以在午休开始前10分钟,提醒孩子们及时上洗手间;下课时,提醒孩子们先上洗手间,再去活动。”

  黄瑞萍建议,老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午休的规则,推动孩子们形成纪律意识,主动遵守规则。“让孩子们参与制定规则,而不是由老师单方面规定,学生自然更愿意遵守,也会更敬畏规则。例如老师和学生约定好,课间要及时去上厕所,上课后除了特殊情况不去洗手间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欣潼

【编辑:邵婉云】

编辑:刘有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