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发挥高校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江芸涵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05

欧亚国际官方(认证)百度信誉V-6493007。浏览:6493007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 海南一五星级酒店过冬套餐160元一晚。欧亚国际上分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推动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校作为教育活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重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要充分发挥其在文化研究、创新和传播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自觉以教育服务为抓手,以文化振兴为核心,在增强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汇聚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合力和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专业人才等方面彰显责任担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高质量落实。

  增强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首在传承。乡村社会文化资源丰厚,一亩方塘、一垄稻田、一株古树、一台社戏、一场民俗活动,乃至“村超”“村歌”等,都蕴含着独特的乡村文化,共同构筑起乡村社会的文化版图。高校通过发挥在文化挖掘、文化阐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能帮助乡村社会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保护好乡村古迹、建筑群、服饰等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好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其在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中焕发时代活力。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之下,由于教育资源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使得乡村文化振兴普遍缺乏当地教育资源支撑。通过高校介入乡村文化振兴,能以结对帮扶、乡村支教等方式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进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在支撑。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重在产业。乡村社会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分散的文化资源,难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但乡村社会的泥塑、陶瓷、雕刻、耕织、民俗等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动人的文化图景,展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乡村文化含蕴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带有鲜明的乡村标识,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筑就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和现实基础。高校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能够凭借其专业的文化素养,在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文化产品、搭建文化平台等措施盘活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魅力,也能够将现代文化融入乡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打造乡村文化新空间,通过建设村史馆、文化小院、特色博物馆、乡村客厅等美化乡村景观、优化生活环境、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彰显乡村人文之美。如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近年来探索“乡村艺术化、艺术乡村化”,按照村庄原始肌理整体设计,将闲置的房屋、猪圈“点石成金”变成咖啡馆、图书馆,让废弃粮仓变身“艺库”,成为展示百年乡建、水渠文化、中小学美育成果的“精神粮仓”,受到各界好评。

  汇聚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合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是村民,他们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受益者、见证者,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国乡村人口流失、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凸显,大量留守村民的文化素养无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客观需要相契合,直接导致乡村文化振兴成效不佳、后劲不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作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乡村艺术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为契机,及时组织举办乡村文化活动,主动塑造和积极传播乡村文化品牌,丰富村民精神世界。同时,引导广大村民正确认识、主动打造和积极传播乡村文化,使之成为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的主角,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为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主体力量。

  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专业人才。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乡村需要大量具有良好文化素养、过硬实践本领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文化标识凝练、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创新传播等提供智力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专业人才的责任。高校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推进“文农旅+教育”融合创新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文化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富有独特教育意义的乡村田园、山林、湖泊景观及历史文化遗迹、人文场馆等,打造学生劳动教育、自然教育、审美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基地,建设面向党员干部、各界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点,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的精神品质。要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打通高校与乡村之间的教学联通渠道,引导学生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实践本领。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在文化研究、文化塑造、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振兴精品课程,并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基于乡村文化振兴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以增强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颜芬,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惠小东】

n5b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n5b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四川,普通高校,20%,学科专业,布点,优化调整
责任编辑:易鑫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四川教育在线:荆州新闻网国际军事新闻深圳新闻中国新闻网腾讯新闻新闻1+1苏州新闻长沙新闻搜狐新闻首页南充新闻网 广播电视新闻学张家口新闻浙江新闻网极目新闻抚州新闻网安康新闻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福清新闻网网络营销新闻 新闻发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宁夏新闻合江新闻网央视新闻频道 潍坊新闻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游新闻最新国际新闻  新浪新闻首页四川新闻联播新闻热点大事件泸州新闻网俄罗斯新闻  时政新闻体育新闻新浪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直播合肥新闻新闻发布会  宁波新闻极目新闻今天重大新闻淄博新闻网东森新闻  新浪网新闻中心新闻界近期新闻热点江西新闻联播辽宁新闻  重庆新闻新闻频道13在线直播上游新闻热点新闻今天刚刚发生的新闻  百色新闻网合江新闻网温州新闻网石家庄新闻英文新闻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70758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