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欧亚国际二维码— --溦 亻言—6344802—】—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外媒提问“董郁玉被判7年有期徒刑”: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违法必究。欧亚国际app下载注册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继12月3日发布第一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第二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涉及继承权丧失、遗赠扶养协议等制度。
关于“高某乙诉高小某法定继承纠纷案”的案情显示,高某甲与高小某系父子关系,高小某为独生子女。1992年,时年20岁的高小某在与父母争执后离家出走,从此对父母不闻不问。母亲患病时其未照顾,去世时未奔丧,高某甲身患重病期间也未出现。
高某甲去世后,对高某甲夫妻照顾较多的高某乙联系高小某处理骨灰落葬事宜,高小某不予理睬,却以唯一法定继承人的身份领取了高某甲名下部分银行存单。高某乙起诉至法院,认为高小某应丧失继承权。
审理法院认为,高小某对高某甲已经构成遗弃,判决高某甲的遗产归高某乙继承所有。高小某在高某甲去世后自高某甲账户内所取款项归高某乙继承所有,高小某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
最高法对此指出,继承制度体现权利义务的统一,对被继承人有无尽到扶养义务,是判断遗产分配多少的重要标准。高小某对父母不闻不问,完全没有履行赡养义务。法院依法认定其行为构成遗弃,并判决其丧失继承权,彰显了法律对社会价值的正面引导,有利于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
此次发布的案例中,还有当事人在遗嘱中没有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法院根据必留份制度的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实现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和尊重遗嘱自由之间的有效平衡。
此外,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最高法在发布案例时明确,如果扶养人如约履行协议约定的生养死葬的义务,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对扶养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完)
旗帜网:新闻网中央新闻联播教育新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凤凰新闻世界杯新闻新浪新闻首页池州新闻网环渤海新闻网中国评论新闻 服装新闻福建新闻天津新闻黑龙江新闻夜航直播新闻专业美国新闻网濮阳新闻新闻推广浙江新闻今天地震新闻 天津新闻中天新闻琅琊新闻网最近新闻新闻联播主持人 青岛新闻网首页池州新闻网山西新闻广东新闻联播共产党新闻网 恩施新闻网广东新闻联播热点新闻四川新闻香港新闻 许昌新闻澎湃新闻网国外新闻热点新闻邯郸新闻 芜湖新闻央视新闻直播环球新闻新闻稿广西新闻 西安新闻网体育新闻搜狐山东新闻陕西新闻最新国际新闻 山西新闻重庆新闻宣恩新闻网中国煤炭新闻网新闻评论 美国新闻时事新闻新闻大求真新闻袋袋裤新闻报道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http://www.gongwei.org.cn/img/MAIN/2020/06/120278/images/icon0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