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王义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行稳致远?
欧亚国际在线注册— --溦 亻言—6344802—】—请认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外媒提问“董郁玉被判7年有期徒刑”: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违法必究。欧亚国际现场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行稳致远?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走过蓬勃十年,大步迈向第二个金色十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新表现?如何克服风险挑战,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王义桅: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对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金色十年作出规划。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在2024年步入第11个年头,今年7月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中首次明确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要求,对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总体部署。
在外部世界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日前,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总结过去成就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作出具体规划,为下一个金色十年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
中新社记者:此次座谈会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有哪些深意?
王义桅: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作出部署,是座谈会的一个重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总体要求,但对具体如何进行未作相关论述。这次座谈会首次将其细化,从9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包括: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投融资多元化保障机制,完善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完善高水平国际传播机制,完善廉洁丝绸之路合作机制。
例如,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的内容,涉及顶层规划层面的工作,既包括中国国内各部门机构之间的统筹管理机制建设,又有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的统筹协调。在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之外,还有将本国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通过签订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国家,以及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如何对不同的合作规划分门别类和统筹管理,需要有机制上的部署。
又如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也是一个新内容。过去共建“一带一路”强调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进一步提出了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而“硬联通”如何带动“软联通”,“软联通”如何更好服务于“心联通”,都涉及国家、部门、组织、民众等不同层面的协调,需要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此外,在完善新兴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方面,过去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交流主要关注传统领域,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太空等新兴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也需吸纳这些领域,如2023年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就是新兴领域人才合作交流的案例。
总的来说,完善推进各项机制建设,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中新社记者: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此次座谈会特别提到“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如何理解这“三力”?
王义桅: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是对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成就的肯定。
全球这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加入,充分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感召力。过去,人们更多将共建“一带一路”理解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举措,与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为三大战略。但如果仅仅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它不会有这么大感召力。当前,通过各方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感召力,正源于这三大定位背后所体现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在于其对共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地区互联互通乃至全球发展进步都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力的背后,是以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支撑。这让其他国家开始思考自身能否通过独立、自主、和平的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而不仅仅是追随或依附他国,以及简单复制移植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也明确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各国搭上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共赢的“快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鼓舞。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凝聚力,体现在其促进各方团结上的作用。例如,在国家层面,因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很多国家内部的地区之间互不相通,现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把不同地域连在一起,有效促进了国家内部的联系和团结;地区层面,过去非洲东部交通不畅,而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机场航空枢纽等项目的落地,使东非地区实现互联互通,也相应促进了非洲整体的团结;跨大洲合作方面,诸如秘鲁钱凯港、中欧班列的跨大洲物流和运输体系,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和汇聚全球凝聚力。
中新社记者: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怎样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王义桅: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应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客观看待机遇和挑战的关系。风险往往和收益成正比,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做,关键是要有风险协调机制,并适时动态优化调整。
在百年变局下,一方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未雨绸缪和统筹协调,勇于担当作为。
此次座谈会也特别提到了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系。过去很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比较长远,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随着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除了大型标志性工程外,也开展了许多“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如菌草项目、鲁班工坊、医疗人员培训等,在当地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此外,此前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共建“一带一路”的公共服务属性,现在提出坚持于我有利的原则,讲清楚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消除国内外疑虑,既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也能更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完)
受访者简介:
王义桅,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著有《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一带一路”的灯光》《时代之问中国之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之道》《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大会边会发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主旨演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