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 正文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官网(认证)百度信誉V-6344802。浏览:6344802次,点评:100次 好评(100%) 中评(0%) 差评(0%)烧烤炉通风口像蔚来Logo被判赔30万。欧亚国际app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下达,分3批支持1465个项目建设。按照一揽子增量政策部署,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提前下达,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159亿元支持121个项目建设。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两重”建设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坚持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重点领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是“两重”建设重点支持的领域。在长江中上游,四川成都深入推进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构建“从源头到排口”的城乡全覆盖安全排水格局,全面推行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的水生态治理模式。在长江下游,江苏常州实行“源厂站网、规建管养”一体、“责权一体”的管理架构,探索长江经济带污水收集处理新路径。据介绍,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00亿元支持长江沿线9个省份的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推动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同时,研究制定“十五五”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规划,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维成本全覆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96亿元,优先支持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提高东北粮食主产区亩均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地方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强化宏观层面统筹谋划,进一步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布局、实施安排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微观层面指导力度,全链条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导地方进一步摸清家底、优化布局、强化组织实施。

  加快完善沿江铁路网络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有关部门聚焦区域连通、网络畅通、节点打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部门联动,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加大用地、环评、水保等要素保障。目前,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汉段、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段、成渝中线铁路等沿江高铁正加快建设,到2028年,高标准、大能力、多路径沿江高铁通道基本贯通,东西双向、南北两岸的沿江高铁动脉基本建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群、主要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轨道上的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人口流入重点城市加力建设普通高中和医院,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浙江,通过推行“电子居住证+互认转换”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供给和设施布局等举措,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深圳,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扩大服务供给及可及性,积极探索托育服务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国79个人口流入重点城市的普通高中、医院病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获得支持,累计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921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包括沿江铁路、东北高标准农田、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在内的43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有力支持实现“两重”建设目标任务。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好“两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以改革办法、创新思路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编辑:刘阳禾】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凉山新闻网济南新闻广州新闻中国企业新闻网国家新闻出版署揭阳新闻网最近新闻热点香港新闻网澎湃新闻网腾讯新闻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cctv新闻九江新闻国内新闻上饶新闻网淮北新闻网仙居新闻游戏新闻眉山新闻东森新闻云政治 宣恩新闻网财经新闻东森新闻环渤海新闻网湖南新闻 太康新闻新闻频道13在线直播搜狐新闻网网易新闻南方新闻网  每日新闻南宁新闻网新浪新闻中心首页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网  体育新闻新浪网中国新闻图片网运城新闻网江苏新闻网新闻直播间  祁阳新闻网香港新闻网新闻联播辽阳新闻网宜春新闻网  新闻发布会黄冈新闻网新闻稿件青海新闻中天新闻  宁波新闻网台州新闻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烟台新闻  中国质量新闻网看看新闻网山东新闻山西新闻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